探索深度觀點 - 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
探索深度觀點 - 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
4 關注 /
2
回答
S1ngleton
花了數個小時找資料,字數非常多。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如果有任何缺失或資料錯誤,歡迎指正與提供正確資訊!
## 資訊更新
### - 2021/11/09
Facebook粉專兼部落客 - [說說能源](https://www.facebook.com/talkthatenergy) 於**2019年12月**寫Email給美國核管會NRC詢問「核電廠選址與斷層的距離的相關規範」,NRC回信答覆:==沒有規定電廠選址與斷層的距離到底要多少或禁止核電廠建置於斷層周邊,而是要求特定距離的核電廠設施必須做地質危害評估以及禁得起地震考驗== (原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804346603122737/posts/2470589326498458/](https://www.facebook.com/1804346603122737/posts/2470589326498458/))
---
## 爭議
### # 斷層帶
> 美國核管會選址準則為8公里內不得有活動斷層(經濟部核能議題問答集 2014年)
#### 1. "活動斷層與非活動斷層"
根據當時的地質調查,距離最近的"活動斷層"為「山腳斷層」(35公里)
其餘非活動斷層有:
1. 枋腳斷層(距離約1公里)
2. 屈尺斷層(距離約1.5公里)
3. 貢寮斷層、澳底斷層(距離約2公里)
4. 龍洞斷層(距離約8公里)

*圖片來源:中國工程師學會*

*圖片來源:中國工程師學會*
#### 2. "最大隱憂與爭議:S斷層"
除了上述提及的斷層外,2013年11月經濟部的地質報告中提及廠址底下發現「S斷層」並追加調查。由於斷層帶上覆之沖積層顯示並未受地質構造作用,其沉積年代至少老於43,500年,因此斷層帶之構造活動應老於43,500年。由此推論S斷層至少43,500年來沒有活動。
為進一步釐清S斷層是否為能動斷層,台電計畫2014年4月進行槽溝開挖工作,預計於2014年10月底公布調查報告,過程中因水保計畫設計變更等因素,延後至2016年12月底完成調查評估。
2014年4月28日,核四封存,在安檢完成後,不放置燃料棒、不運轉,日後啟用核四,必須經公投決定。經過後續的封存作業,核四於2015年7月1日開始進入為期3年的封存狀態。(台電同時間暫停執行槽溝開挖作業)
==S斷層是否屬於活動斷層、能動斷層,至今尚無公開的評估報告==
(若有資料上的缺失,歡迎指正與提供正確報告)

圖片來源:台電
> 補充:除了S斷層,後來也追加調查了海域活動斷層是否連接陸域斷層。所以原本屬於非活動斷層的澳底斷層很有可能最後也會被證實為活動斷層。
### # "重啟成本"
2021年4月1日,前核二廠長、當時任台電核電處長報告核四現況:
- 1號機試運轉未通過審查
- 2號機未完工且有多達1777項設備移往1號機
- 儀控系統設備停產
- 最大且不可控的威脅是核四廠區下方有長達2公里的S型斷層
### # "核廢料"
#### 1. "保存技術先進"
目前人類已有非常完善的技術,可準確量測輻射,並積極努力將核廢料妥善加以處理、處置與管理,以有效隔絕於人類環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2021年九月)
#### 2. "即便有地方放,但也會有放不下的一天"
然而,最大的爭議是處置場所選址問題,即便處置的規範完善安全,但臺灣地狹人稠,對人民與政府來說更是一大難題。
- 低階核廢料:桶裝、淺層掩埋,放置數百年
- 高階核廢料:廠內水池冷卻 ⇢ 裝桶中期貯存 ⇢ 最終處置深埋,總計上千年
台灣目前放置核廢料的地方在三個核電廠與蘭嶼,核一廠目前已退役,仍在核廢料處置階段。核二1號機因為廢燃料池空間不足,而提前半年停機。
#### 3. "核能復興"
目前國際施行「掩埋法」的同時,也邊研發更先進的技術來解決核廢料。目前以「再處理」最受科學單位積極開發,簡單說就是把核廢料用在其他用途上。
樂觀上,的確有機會為核廢料的爭議打上休止符。但以國內目前用電與供電的狀況,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等待了。
---
## 我們來作兩個夢...
### 一、"丞相,啟封了"
啟封後,短期會面臨到的議題:
#### 1. "資產維護與重新檢視"
> - 1號機試運轉未通過審查
> - 2號機未完工且有多達1777項設備移往1號機
> - 儀控系統設備停產
> - 最大且不可控的威脅是核四廠區下方有長達2公里的S型斷層
根據原能會的估計,重啟後至少花十年。這十年的花費難以估計,但同時可能會吃掉其他能源產業發展的資源。
#### 2. "審視核災演練計畫"
核一廠直線距離台北市28公里、核二距離22公里、核四36公里。2011年福島核災在3月15日之後一週,距離福島核一廠250公里外的東京人和3百公里外的橫濱人,也必須往西疏散。
### 二、"假如沒有重啟核四"
#### 1. "供電議題"
2021年11月08日各機組發電量,核能佔比6%:

以去年度來看,台電總發購電量,核能供電占12.7%:

目前國內四座核電廠的狀態:

預計在2025年台灣將邁入以燃氣、燃煤為主力,輔以再生能源發電的**非核家園**時代。
#### 2. "能源發展"
行政院於2016年九月17日公布的新能源政策:
> 一、穩定開源及擴大需量管理,確保供電
二、推動節能極大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抑低電力需求成長
三、積極多元創能,促進潔淨能源發展
四、加速布局儲能,強化電網穩定度
五、推動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布建
六、培養系統整合,輸出國外系統市場,拓展自主綠能產業
七、完成電業法修法及檢討電價機制,提供能源轉型所需的市場結構與法制基礎
(具體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其中再生能源目標2025年達發電量20%。目前再生能源發電量從2016年的5.1%,提升至2020年的5.8%。
考慮到台電公佈的核能發電成本相對低於其他系統,所以各系統的發電量能可能有差異,因此無法從上述的數字直接判斷,2025年的再生能源計畫是否可以達標。
**個人觀點**
任何能源產業,都期待能安全、乾淨且低成本供電,但不管哪一個國家,都無法重壓單一能源,而是多元發展。然而,能源發展卻很吃重地域特性,台灣地狹人稠,加上生態的多樣性,使得在能源進展中需要考慮到更多。
## 資料來源
1. [中國工程師學會|核四廠的區域地質及斷層狀況為何? ](http://www.cie.org.tw/Nuclear/NuclearIssueDetail/44?ceic_id=5)
2. [經濟部「核四地質調查安全評估報告」之
原能會安全評估報告](https://www.aec.gov.tw/share/file/regulation/~ysLOiuv27USi06tePecYw__.pdf)
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廢料的放射性](https://www.aec.gov.tw/%E4%BE%BF%E6%B0%91%E5%B0%88%E5%8D%80/%E5%8E%9F%E5%AD%90%E8%83%BD%E7%9F%A5%E8%AD%98/%E8%AA%8D%E8%AD%98%E6%A0%B8%E5%BB%A2%E6%96%99/%E6%A0%B8%E5%BB%A2%E6%96%99%E7%9A%84%E6%94%BE%E5%B0%84%E6%80%A7--220_271_1107_1192.html)
4. [台灣電力公司|資訊圖表](https://www.taipower.com.tw/tc/Chart.aspx?mid=194)
5. [行政院|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 推動新能源政策](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c094fb4e-6c07-4a87-9435-fb97f11dde10)
6. [經濟部|核能議題問答集 2014年出版](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zYzL3JlbGZpbGUvMTg2NTcvNTc2NDkxOS81NDE2MTM1MzEzNzEucGRm&n=NTQxNjEzNTMxMzcxLnBkZg%3d%3d&ic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