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觀點、你出題我解題,全新問答與投票兼具的知識創作平台
#臺灣🇹🇼
11 個投票
0
關於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的合理性,你怎麼看?
## 2025年中華民國大罷免概要
### 背景起因
2025年大罷免潮起因於第十一屆立法院國民黨與民眾黨在2024年間通過多項法案引發爭議 ,包括國會擴權相關法案、選罷法修正、憲訴法修正等,促使民間團體發起罷免行動。
### 罷免規模
這是台灣政治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行動 。民間團體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連署,國民黨與民眾黨也推動對民進黨籍民代的罷免 ,形成相互罷免的情況。由於民眾黨立委皆為不分區,不適用罷免規定 。
### 進展狀況
中選會公告24名國民黨籍立委罷免案於2025年7月26日進行投票 ,涵蓋台北、新北、桃園、台中等多個選區。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同日舉行 。
針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案因程序問題,目前送件進度為零 。
罷免通過需同時達成「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與「同意票達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兩項條件 。此次罷免行動體現了台灣民主制度中公民監督機制的運作。
[使用Anthropic Claude Sonnet 4生成]
2
您是否支持公共地名因應歷史與社會變遷進行更名?
在台灣各地,包括台北、台中、嘉義、金門等地,許多公共場所名稱源自過往的政治與歷史背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中正路」。
隨著社會價值的轉變與轉型正義議題浮上檯面,部分民眾主張應針對具有威權象徵或爭議性的地名(如中正路、介壽路、光復路等)進行更名,以符合當代民主社會對自由、人權與歷史反省的價值觀。
但也有另一派意見認為,這些地名早已融入在地生活與集體記憶,貿然更名可能造成行政成本提高、地方認同混淆,甚至激化社會對立。因此,地名更名不只是文化或歷史問題,也涉及公民參與、地方自治與社會共識的建立。
本次投票希望了解您對於公共空間地名是否應隨歷史記憶、地方認同或社會變遷而調整的看法。我們以「中正路改名」為具體參考案例,但希望以更宏觀的角度蒐集民意,為未來政策或地方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3
2024年柯文哲京華城案:你認為司法程序是否合理?
56
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
# 提議內容或建議事項
攤開最新公布的2021年台灣平均年總工時統計,雖然已經降至2000小時,創下歷年最低紀錄,但仍位居全球第4高。
「BLUE MONDAY」是絕大多數上班族的夢魘,該如何提升上班意願,歐美有部分企業投入實驗「週休三日」,那台灣大家覺得是否可行,民眾說,正常工作日週一到週五工作還可以,反而比較覺得應該縮短每天工時、減少加班。
但根據英國上個月公布的實驗結果,總計有61間企業2900多名員工參與,實驗期間與往年同期相比,公司的平均收益增加3成5;員工的離職率,也減少5成7,而參與的公司有高達9成2,願意繼續實施週休三日。
所以請參加連署,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
# 利益與影響
1. 減少員工離職率
2. 增加陪兒女的時間
3. 提升工作效率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結:
18
針對兩岸問題哪個重要?和平還是民主?
【台客劇場 TKstory】
0
[臺灣-南投縣] 一生必去的景點推薦
0
[YouTube頻道] 以「臺灣」為主題的頻道推薦
如題
19
一中原則的「中」,你認為是哪一個「中」?
「一中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官方政治意識型態和國際外交政策,以及對於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這裡的中國,指的是目前國際普遍承認的「中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但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他所認為的「中」是「中華民國」。如果照馬前總統的邏輯,中華民國存在的主要政黨其實是包含「共產黨」的,而每四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其實共產黨的黨主席習近平是可以黨內初選,代表黨來參選總統...
所以馬前總統,眼中的中國共產黨跟中華民國各政黨其實是同一個Level。2014年的馬習會,對馬前總統來說,他是代表一個國家領導去會見黨主席的概念,(就像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總統,會見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僅此而已。
突然覺得馬前總統其實蠻有Guts,我們是不是錯怪他了... XD
0
全臺灣一生必去的景點推薦
國旅夯一陣子,請問有哪些景點是您覺得一生必去的景點呢?
*如果有私藏或沒新增到的,大家推薦推起來囉~
49
你覺得目前臺灣被「紅色媒體」滲透的程度有多嚴重?
200+
臺灣應該屬於中國嗎?